在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再生利用之前,首先要求我們要很好地了解建筑垃圾中的碎磚塊、碎混凝土塊、破碎砌塊、廢砂石等主要組成成分的物理特性指標,以及對加工破碎處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和細粒徑土的特性指標。只有掌握這些原材料的自然屬性和特性后,才能大大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效率。
經(jīng)過加工破碎的再生骨料棱角多表面粗糙組分中還含有硬化水泥砂漿,再加上混凝土塊在破碎過程中因損傷累積在內部造成大量微裂紋,與天然巖石集料相比,再生骨料自身存在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積密度小、堆積空隙率大、壓碎指標值高的特點,二者之間的路用性能有較大差別。由于再生集料各方面的性能不同于天然集料,因此,有必要有針對性地根據(jù)建筑垃圾的組成特點,了解其組成成分的天然特性,通過開展建筑垃圾各組成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試驗,進一步根據(jù)建筑垃圾的特性指標對其進行分類,使得建筑垃圾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能夠滿足在公路路基中的應用要求。
由于建筑垃圾中顆粒組成比較復雜,顆粒粒徑的分布范圍也比較大,為此我們定義建筑垃圾中顆粒粒徑<4.75mm的部分為細料,建筑垃圾中顆粒粒徑>4.75mm的部分為粗料。在建筑垃圾混合料體系中,粗料主要起骨架支撐作用,而細料起著填充粗料之間的空隙和連接骨料的作用,粗細骨料相互補充。
當粗料數(shù)量過多,細料則無法填滿粗骨料之間的空隙,造成混合料中間形成了大量空隙,此時的結構類型為骨架—空隙結構,這種結構具有摩擦角小、粘聚力小、滲透性強的特點,混合料的干密度也較小。
當逐漸增加細料到一定含量時,混合料的干密度達到峰值后,此時的混合料的結構類型由骨架—空隙結構逐漸變?yōu)閼腋?mdash;密實結構,這種結構摩擦角大、粘聚力大、滲透性小,而且具有強度高、承載力高的特點。
因此,小于4.75mm粒徑的細料含量對于建筑垃圾混合料的結構類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混合料的干密度乃至強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確定建筑垃圾路基填料的合理粒徑組成時,應首先確定小于4.75mm粒徑的細料含量。